您 好,欢迎进入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官方网站!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8 | 人气: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启示

武小芸,徐佳虹,冯建新,王韶美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紧密,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阐述,探讨了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增加可理解性输入、降低情感过滤、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创造输出机会四个方面的启示,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少数民族教育;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武小芸,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徐佳虹,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冯建新,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王韶美,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之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逐渐发展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错误分析、习得顺序、语言迁移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对二语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内外部因素及个体差异,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1]。在我国,二语习得理论起步较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二语习得研究个体第二语言的感知、理解、生成、习得和运用,可以解释在语言学及心理学中提出的种种假设。二语习得研究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教学实践意义。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中,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是世界影响最大的自成体系的语言学理论。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框架包括习得-学得差异假设、监察假设、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和自然顺序假设。

  2. 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习得”即语言能力是下意识自然获得的,而“学得”为英语靠理性学习。根据这一假设,个体是通过两条途径习得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此过程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类似,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是在交际过程中自然学会第二语言;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有意识的掌握。Krashen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学得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视作用,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2]

  3. 监察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通过学习形成第二语言能力的学习者,当其输出第二语言时,所学得的语言规则和语言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监察机制,以检测输出的语言是否遵照和符合语言规则。语言习得可以引导学习者自然输出第二语言,并且语言输出比较流利和迅速;而语言学习只起监察作用。语言学习的监察作用受三个条件影响:(1)语言使用者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需要放在语言形式上。(3)语言使用者需具备语言规则及语法概念知识。

  4.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假设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Krashen阐释了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认为学习者需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意义的理解上,才能产生语言习得[3]。这种语言习得符合“i+1”的要求,即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i”指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状态,“1”指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状态之间的距离。

4、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设认为,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并不能使语言学习者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还受学习者内在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才有可能被大脑吸收第二语言。Krashen把影响习得语言的质量和速度的情感因素分为以下四种:(1)动机。它指第二语言学习者提高英语质量和效果的内在推动力。中等强度动机的学习者二语习得效果更明显。(2)态度。它是学习者的认知、情绪、行为在二语学习中的倾向。如果学习者态度积极,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就比较活跃,更容易理解输入材料。(3)自信心。它是一种积极表达自我价值的心理状态。自信心强,对学习环境更快适应,对自身也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二语学习者掌握英语。(4)焦虑。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Krashen认为,低焦虑促进二语习得者可理解性材料的输入。

5、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自然顺序是指个体学习一门语言时,遵从一个稳定的顺序。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习得系统,负责加工习得语言,这个系统是不受语法影响的。无论习得途径如何,顺序都是统一的。Krashen认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个体按照自然顺序来习得语言。语言习得有一个“沉默期”。在掌握说话能力前,个体都有一个沉默期,这一时期可能相当长,只有二语习得者的输入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输出。

二、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观察及英语教师的访谈,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英语的输入不够。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英语,课后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对英文材料涉猎比较少,这就导致学生英语输入量太少,进而在英语交流中无法提取所需信息。当然,英语的输入量同样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二)英语学习的情感关注较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点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状态的关注度不够。动机、态度、自信心和焦虑等都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的可理解性输入。

(三)英语学习的动机不足。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长远作用,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短期目标势必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四)英语交际环境较少。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需要依赖于可供学习者进行大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语言环境,但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其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每周有限的学时无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提供可理解性输入

    1、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环节(Krashen)。课堂上语言输入的主要形式是听和读,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主要地位。课文及其他资料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首先,阅读材料对学生可理解性输入有重要作用。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的阅读材料。例如,英文报纸、英语讲座以及英文书籍等。根据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可理解性材料的选择应稍微高于学生现有水平,达到“i+1”要求,这种方式有助于逐渐提高学生可理解性输入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教材是英语教学材料输入的的载体。英语教学质量与英语教材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教材内容的语言和难易程度需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因此,应该依据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身心特点,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材。

    2、教师在英语知识的输入中起着关键作用。英语教师是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提供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影响英语知识输入的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应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积极参与教学技能培训,才能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高质量输入。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实际需要,采用翻转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可理解性输入,引导学生知识的输出[4]

    其次,教师应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网络在语言教学中有自身优势,它可以使语言输入方式多元化和形象化,通过视听等手段运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少数民族学生身临其境,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充足的英语知识输入[5]。教师还可以利用Mooc理念创设微课程,为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形象性,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单词、句型及课文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情景记忆法,提升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质量。

  2. 降低情感过滤

    根据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状态下,即学习者在低焦虑感、充满信心、具有中等强度的动机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习得,使其内在语言处理机制起作用,从而吸入已被理解的语言输入,增强语言学习能力[6]。语言的输入需要情感的过滤,这样才能够被学习者所掌握,而情感因素中包括了动机、态度、自信心与焦虑。学习者如果学习态度积极且学习方法比较灵活在学习中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对于那些充满焦虑而又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而言,在英语学习中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焦虑的情绪在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因此,教师要教好一门课程,在制定教学方法的同时,要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心理状态。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和学习的心理过程为:先是可理解性材料的输人,然后经过情感过滤,由大脑吸收、组织,最后到监控及输出阶段。如果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对英语学习课程焦虑,这就会造成学习这门课程的困难,可理解性材料在过滤这一阶段得不到加工,将无法到达大脑而被吸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训练,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降低焦虑,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7]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将平等与信任蕴含于教学环节之中,避免学生对英语教师产生隔阂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最后,英语教师要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课后情感的关注,对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耐心指导。

      (三)激发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方法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内在动机得不到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降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交际法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英语输出量。学习者的输出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实现,而教师应把学习者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助于他们调控英语的输出。例如,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英语演讲、辩论、情景模拟、案例讨论以及论文撰写等活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在讲授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向学生讲解语法和词汇知识,还要对语言背后的欧美文化进行阐述。通过融入多元文化要素,让学生深度感受文化背后的内涵。[8]通过这一途径,让学生看到一个多元的世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四)创造输出机会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尽量用英语授课,可能刚开始少数民族学生听起来有些困难,可以用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理解的简单句子解释新学习的单词、句型等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而且为语言输出做准备。其次,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尽量用英语和学生交流,在学生输出语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帮助他们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促进语言的自然输出,达到会说英语的目的。

    开设Presentation活动。每节课开始前,学生进行十五分钟的英语展示。学生可自由选择展示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英语资料,以视频、PPT等形式呈现给同学,用英语讲解所展示的内容。教师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认真做点评,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组织学生创设英语角。教师给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英语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组织学生朗读英语资料,也可以邀请外教走进课堂,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输出环境。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标准的视听材料,以提高学生口语输出的准确性。例如,原声电影、VOA英语等视听素材。

    四、结语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英语教师可以从增加可理解性的输入,降低情感过滤,激发学习动机、创造输出机会等方面来改进教学,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二语习得与课堂教学进行联系,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对二语习得理论有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经验来转变教学方式。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英语教学的模式,才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才能不断地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束金星,徐玉娟.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4-107.

    [2]李泮池.浅析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5):90-96.

    [3]朱伟娟.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社会科学,2012(6):139-142.

    [4]王柏松.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对双语教学的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15(4):113-117.

    [5]向前进.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19-21.

    [6]贾冠杰.论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J].山东外语教学,1997(2): 74-77.

    [7]赵丽丽.非智力因素影响下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6):104-107.

    [8]吴斐,罗胜杰.多元文化语境下民族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4(6):82-84.

     

    Enlightenmen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on Minority Preparatory Course English Teaching

    WU Xiao-yun  XU Jia-hong  FENG Jian-xin  WANG Shao-mei

    (College Of Ethnic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Shaanxi )

    Abstract:With the global increasing connection and cooperation, English plays a vital role as a universal language.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of th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study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minority students, and provides the revelation for minority students'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emotional filtering reducing, stimula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xport opportunities creating. All above, are aiming at exaltation of the minority students' English level, so tha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can be made.

    Key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English teaching

 

上一条: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对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思考

下一条:汉中地区“叫魂”巫术研究